目前分類:因果警世 (18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貼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輪功愛怎麼檢舉就怎麼檢舉篇》隔了二年才到的奇摩知識違規信~~~說事實不叫毀謗,也不叫污衊!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4/04 04:11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中了樂透大獎卻樂極生悲,最後潦倒落魄結束人生的例子又多了一個。英國一名麵包師傅2005年中了900萬英鎊(現值4.3億台幣)樂透大獎,但是這筆財富不到5年就花光光,他落得身無分文、孤單又染上酒癮,日前在醫院過世,據信死因是心臟病發。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者按】《佛教的布施學》,為南懷瑾先生1991816日至21日在香港講述《毗耶娑問經》的記錄整理稿。時值中國華東發生特大水災,南先生開講這部系統闡述佛教布施原理的經典,尤具理論和現實上的指導意義。時過七年,長江流域和東北發生比1991年更為凶猛的水災,全國佛教徒正發揚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救濟災區同胞。征得南先生同意,特刊登卷上部分講記,以飨讀者。 一、學佛要先從做人開始《毗耶娑問經》,二卷。由後魏瞿昙般若流支譯出,屬於大乘方等部。新譯有唐代菩提流支的一卷本,歸入寶積部第四十九會廣博仙人會。歷史上很少有人研究這部經典,現在的大法師也不會去講它。這部經是以故事的形式,主要講通過布施的功德,由人道進入天道的境界,偏向於形而下的領域。而中國人講佛法,喜歡走形而上學的道路,所以這部經被束之高閣,流傳不廣。但要研究宗教學術,對這部經就應該引起注意。因為這部經提供了當時印度社會宗教生活的豐富資料。文字也非常生動有趣,描繪的場景、對話,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好比在看一部電影劇本。這部經要答覆當時印度人普遍存在的問題,人樂善好施,死後就能升天堂。可是印度宗教所講的天堂有六十多種,那麼這天堂的境界如何,天人是從哪裡來的?從比較宗教學的學術立場看世界宗教,像中國的道教,以及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世界上各種宗教,也都有類似的說法。但天堂是一個什麼樣子,誰也沒有講清楚。站在學術的角度,要對每個宗教的經典和理論作比較研究,天堂究竟在哪裡?要從科學上找出根據來。事實上,人類幾千年來一直在找這個東西。由宗教而哲學,由哲學而科學,現在發展到太空探索,一直在追尋究竟有沒有另外的一個世界。佛對當時外道的種種說法進行了分析,這個分析究竟如何,要求證,盲目的相信是不對的。  許多人學佛有個毛病,好高骛遠,一上來就要成佛,連天人都不在話下了。其實,佛法是五乘道,首先是人天乘,先從做人開始,人做好了,才有可能升天。小乘裡頭特別注重這一點。然後一步步從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修行,最後進到佛乘,證道成佛。  這部經就是講怎樣生死於天人之間,也就是中國儒家所講的究天人之際。學佛要先從做人開始,人都還沒有做好,一上來就把《金剛經》、《楞嚴經》掛在嘴上,一步登天想成佛,那是做不到的!人怎麼做好,就是修善業道。要做多少好事,才能有資格升天,天也分好多層,這裡講的莊嚴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都在欲界天,在佛法的天人系統中還是最基礎的。基督教所講的天堂,就在這一層面。有人說:我只要打坐,到了初禅,就統統超過這些境界了。錯了!達到初禅境界,要看你的心理中貪、嗔、癡等壞毛病減除了多少,你的行為中功德增進了多少。並不是只要打打坐,就能升天道的,沒有這個事!  欲界天裡還有飲食男女之欲,但你不要輕視他啊,像我們這些人將來能不墮到畜生道裡去,已經很好了,能夠人中再來,已經很難,要想升天,那就更不容易了。所以我常講起當年我的老師袁煥仙先生說的一句話,他對路過的土地廟都要停下來,合個掌,行個禮。為什麼?你別小瞧他們,他們成仙,也是經過多少年的修行,做了多少功德。我們將來死後,能不能做個土地公還成問題呢!這是講修行之難,所以對一切修行者都很恭敬,並不是說要拜他們為師。  《毗耶娑經》特別提出討論了布施的原則和功德,也就是我們現代人常講的要有愛心,要幫助人。那麼,通過研究布施這個問題,對什麼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福利,就可以應用上了。搞清楚這些觀念,明白了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才談得上研究佛學。 二、古代印度社會的宗教生活  ()佛教僧團的修道場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梵游阿瑜強伽河岸,與大比丘眾俱。 每部佛經的開頭,都標明了這部經的形成、時間、地點和在場者。所有的佛經都是佛的學生記錄下來的,有人向佛提問題請教,佛回答了這些問題,學生把當時的對話記錄下來,標上如是我聞,以示負責:我當時聽到佛就是這樣說的。 有人對佛經裡的一時感到很好笑,講印度人沒有時間和歷史的概念。其實佛教用一時指涉時間有著很高明的道理,因為時間、空間都是相對的,宇宙的時間只有現在,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現在也是轉瞬即逝,暫時叫一個現在。這是一個非常高深的哲學和科學問題。 這部經是佛在中印度恆河邊上講的。 彼比丘眾,所作已辦,盡一切漏,無有障礙,離有不退。勤為禅誦,跏趺而坐。隨何處坐?有在地處,二人相隨,如法語論,群行如鵝, 如鴛鴦者;有在空捨,有依樹根,皆悉行禅。能取如來法之光明,正住威儀。復有無量菩薩眾俱,彼諸菩薩無量功德,名稱普聞。在場者有常隨佛行的比丘弟子,據《金剛經》等其他經典,始終跟隨著佛的大比丘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像三千弟子跟隨孔子周游列國一樣。這些弟子都是修行已經得道的大阿羅漢,除盡一切煩惱滲漏,跳出了欲有、色有、無色有三界,不再退轉。他們或在野地上、空捨裡、樹根旁打坐;或二、三道友在一起切磋討論學問。經文描述了他們的團隊精神,老師釋迦牟尼站起來,學生們像鵝群一樣跟著走;同學間情誼很深,像鴛鴦一樣聯在一起。而且正住威儀,舉止表情都很嚴肅端正。在場聽法的還有一些大乘菩薩,與出家的比丘眾不同,他們多為在家修行的居士,但地位、聲望和學問都很高。 彼處復有無量百千種種樹林,多有淫欲俱耆羅鳥、孔雀、鵝鳥、群蜂等聲,婆羅枳樹,枝葉垂布。如是處者,欲心懈怠、喜睡頻申,皆悉 遠離,常有無量善香妙華。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常當勤行,作所應作,持戒正行。爾時世尊與慧命阿難陀、長老大迦葉、長老捨利弗、長老薄拘羅、長老利波多阿若居鄰等大聲聞俱,歡喜語說。 那裡有無量數的各種樹木,濃蔭遮日,鳥語花香,蜜蜂在花間飛舞,鳥兒在林中做愛。那個場景是很容易使人心生懈怠、哈欠連天(“喜睡頻申”)的,但佛弟子們精神抖擻,遠離欲心和昏沉,在這大好的自然美景中精進修道。這時佛對眾弟子講話,勉勵大家要精勤修道、嚴守戒律,按照正法去做應當做的事。  ()毗耶娑的來歷 爾時,西方有光明相,猶如日輪。時阿難陀漏未盡故,見彼相已,即 白佛言:雲何世尊,西方分處,焰色光明,甚有威德? 在佛弟子中,這時阿難陀仍有滲漏,還沒有得道,他是在佛入滅後經大迦葉的啟發才證得阿羅漢的。佛正在與弟子們談話間,西方出現一片光明,像另外升起了一個太陽。阿難因漏未盡故,他好奇了,問佛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電影演到這裡,開始帶出毗耶娑的來歷。 佛言:阿難,於此世界,有五通仙,名毗耶娑,犍陀迦離婦人之子。有五百仙,以為眷屬,住在彼處,勤修苦行,不食而齋,其身瘦瘠,有命而已。讀誦不住,以為莊嚴,其名曰阿斯仙童子、那羅提婆、裴苫波耶那、那荼延那、迦摩延那、赉枳羅婆、轲那娑徒羅陀等,諸大仙人,相隨經行。 佛告訴阿難,毗耶娑是西方的一位五通仙人,用現在大陸上的術語,就是具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的特異功能者。在本經的另一處,佛對阿難說,毗耶娑制作了婆羅門法,並造出四吠陀,他還善知聲論,通曉種種典章書籍。 印度上古時代同中國一樣,也是母系社會,子女的姓氏從母親的氏族名。他母親的姓氏是犍陀迦離。毗耶娑是個苦行者,跟隨他的有五百個修道者。不食而齋,認為連吃素都不夠干淨,還有殺生的可能,一個個都是餓得而且,每根肋骨都露了出來,只剩一絲呼吸維持著生命。這些人生活這麼艱苦,可晝夜苦行修道,用功不已。這時正跟隨毗耶娑作修道後的散步。 佛教不提倡苦行,日中一食,不拘葷素,施主給什麼就吃什麼。可世界上修外道的大多吃素,專修苦行,研究人類學的要注意這個差別。 即於爾時,毗耶娑仙亦見世尊,與諸比丘,多千眷屬之所圍繞。諸根 調柔、心意寂靜,在於禅定,離欲安樂,在樹林中。毗耶娑仙既見佛已,思惟念言:此人應是一切智者,名稱普聞,彼必應是不妄語人。如是如來勝色具足,諸相成就,甚為希有,世未曾有,如是色相勝妙 希有。如是世尊,捨王欲樂,捨轉輪王富樂自在,如捨毒食;六萬采女第一端正,一切捨已而便出家,在林中住。  這時,毗耶娑也看到佛和他千余人的僧團,心意清淨,態度安詳,跳出了世間的欲樂,在樹林中打坐。那個時候,全印度的人都知道釋迦牟尼以太子身份出家的事跡。毗耶娑看到佛莊嚴的色相和諸般成就,心想釋迦牟尼的確名不虛傳,他把王位、尊榮、美女、欲樂和轉輪王的理想,都像毒食一樣的拋棄了,出家修道,這真是世上難得的大丈夫所為。他是世上大智慧者,真得道者;他所說的,必定真實不虛。 仙人眾中,有一仙人名那羅陀,既見世尊,心生歡喜,以妙伽陀,贊如來曰:青色樹林中,誰汪洋金色? 如淨毗琉璃,如日出雲山。彼時大仙及諸仙眾,聞是說已,心喜開眼,皆悉合掌,欲向佛所。  此時,有一名叫那羅陀的仙人,也見到佛陀的豐采,作一首詩偈贊美佛陀。佛是尼泊爾南部的人,膚色黃中帶紅,全身金黃透亮。這詩若翻成中文,實在馬馬虎虎,大意是說: 在青郁的樹林蔭中,誰發出輝煌的金光?通體像琉璃般透明,猶如雲開見到太陽。  五百仙人聽了這詩偈,都心生傾慕,起立合掌,要到佛前請益。 ()苦行外道的一幅風俗畫 爾時,佛語諸比丘言:汝等比丘,見閻浮提如是諸仙,系縛手足,自懸著樹,不食而齋;著樹皮衣,臥在塵土,若在石上;有以兩手合取食已,開手而食;或有食風,有十五日不食而齋,或有一月不食而齋。頭須發爪,悉皆長利。寅旦中暮,三時讀誦。有種姓財,有福德財。先咒物已,置於火中而供養火。在地而臥,有在露地,有在樹下,有懸自手著樹而睡,或有蹲踞如是睡者,或有在水如是睡者,有以五熱而炙身者,有身逼火自炙臥者,有在火焰下風臥者,有臥棘剌,有日炙身。受苦求福,自诳其身。得處便住,種姓勝上,心以為足,心以為喜,離無上智。諸比丘,此大仙人,而不能知生死出要,以欲癡故,還生有中;自謂正行,不知是邪。 爾時,彼諸比丘,歸命如來,白言:世尊,我等梵行真正具足,和集相應,得離生有。佛知道他們此時正要過來,就對弟子們講了這些外道仙人種種的苦行狀況:有的自己捆住手腳,懸掛在樹上煉功,連飯也不吃;有的身穿樹皮衣,睡在塵土裡或石頭上,用手捧東西吃;也有不吃飯專食氣,十五天或一個月不食而齋的。這些人蓬頭垢臉,不剃頭,不刮胡子,也不剪指甲。 他們吃東西前,要先念咒,投食物於火中,供養他們所崇拜的火。所以印度人不喜歡吃我們的東西,認為未經念咒的食物不干淨。他們睡覺也是五花八門,有光著身子露地而睡的,有把手吊在樹上而睡的,有蹲在地上睡的,有浸在水裡睡的,有迎著火焰下風處睡的,有臥在荊棘上睡的,也有在太陽底下睡的,像現在美國人曬日光浴一樣。 他們每天早中晚三時讀誦,苦行修道。別看他們像叫化子一樣,可他們有種姓財,出身於社會第一等級的婆羅門種姓;有福德財,家中都很富有。他們是為了修道才過這種苦行生活的,所以心高氣傲,都自以為了不起。 列舉了以上種種苦行後,佛對眾比丘說,這些苦行者以受苦而求福報,其實是自己騙自己。他們過著最簡單的生活,折磨自己的身體,以為就能消除罪業,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喜樂。其實,越是這樣,離最高的智慧境界就越遠。他們不懂出離生死的法要,還在欲癡之中,用痛苦的修行去追求未來的福報,可是死後還是處於生死輪回之中,沒有用! 以上比較了外道的邪行與佛教的清淨梵行。  ()毗耶娑見佛問道 彼毗耶娑大仙人等,以阿羅漢威德力故,而生畏懼,安詳谛視,心意敬重,一心正意。與諸仙人眷屬相隨,絞攝長發並在一箱,以好線繩角絡其體。形色不白,端攝身儀。二眼皆黃,頭發無膩,絞結相著,塊聚非一。手執三岐杖、置瓶之物,世中最丑。種種語言,悉皆善巧,因成就語。蹑空而行,到如來所。白言:世尊應知此義,我何因緣,並諸眷屬,今來到此?佛言:大仙,一切有生、一切諸法,我悉知之。 爾時,慧命阿難陀白佛言:世尊,如是大仙,仙眾圍繞,心有正知,有種種知、細知盡知,知而不畏。長發不理,為是何人?佛言:阿難,此是仙人,名毗耶娑。婆羅門法,是其所作,造四毗陀,善知聲論,知種種書。 時,彼一切阿羅漢人,見毗耶娑大仙人已,作是思惟:彼人受苦,勤勞持戒,為何所得?此毗耶娑生死苦惱未得解脫。彼阿羅漢如是思惟:此毗耶娑來至佛所,雲何問難?為問因緣,為問無我? 毗耶娑等人雖然不修邊幅,出於對佛及門下羅漢們的敬重,還是把頭上、身上稍稍整理打扮了一下,手持苕帚淨瓶、三岐杖等法器,運用神通,從空中飄行而來。他們也是想在佛前顯示一下本事,但一副苦行者的邋遢相,引起了阿難等羅漢們的驚異,不知他們能在佛前問出些什麼問題。佛對毗耶娑本事的介紹,上面已講過了,這裡略過。 時,毗耶娑問世尊言:佛出世難,今諸仙眾和合來此,我少難問,惟願且住,為我解說。佛言:大仙,恣汝所問,隨汝所念,皆悉可問,我為汝說。 時,毗耶娑問言:世尊,雲何布施,何故布施,何義名施?雲何施主,何義施主?雲何施人,而非施主;雲何不與,得名施主?雲何死已,施福隨行?施福雲何,為有形段、聚集可見,為不可見?施主施福,為在何處,為在受者,為在施者?雲何世尊入涅盤已,供養塔等,而 得福報?佛入涅盤,誰為受者?爾時,世尊語毗耶娑大仙人言:汝問此法,甚為微細,汝有辯才,不可思議,能如是問。 毗耶娑見佛問道,首先發問的就是關於布施、施主和布施的果報等問題。因為外道修行的目的就是死後升天,而多做好事、多行布施就能升天,所以布施功德與升天果報之間的關系,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由這些問題,引出了這麼一部《毗耶娑問經》。爾時,長老捨利弗,發白面皺,眉垂覆面,偏舉一眉,長引氣息,谛觀思量。見已而言:此毗耶娑大仙人主有大名聞,一切人知、一切人說,豈可不知,同如世間愚癡小兒、無智慧者?捨說因緣、捨說無我二種深法、種種善知智言語已,而問如是布施之法? 爾時,慧命阿難陀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此毗耶娑大仙所問布施果報,我亦能說。佛言:阿難,此則非時。若問如來,聲聞人說,此非所儀,且止。阿難,無此道理。 爾時,慧命捨利弗白佛言:世尊,隨彼仙人何意而問,我亦能說,能滿其意。佛言:捨利弗,汝語太卒,心不思量。長老捨利弗,勿作是語,此不相應。若如是者,我聲聞人,則不相應。若來問我,聲聞說者,此不相應。則有人言:彼如來者,非一切智。當有人言:毗耶娑仙往問如來,自不能說,遣聲聞說。或有人言:彼如來者,有我慢見,而不自說。 爾時,彼諸比丘,於世尊所生信淨心,白言:世尊,彼大仙問,如來能說,能斷彼疑。 佛門下的大弟子們認為毗耶娑興師動眾跑來,至少應問問因緣無我這二種深法,沒想到卻來問布施的果報,這些問題他們認為太粗淺了。捨利弗和阿難先後站出來,指出這些問題他們做弟子的就能勝任,不用佛陀親自出來回答。 佛喝止住捨利弗和阿難,不是說他們不能回答這些問題,其實他們的成就都很夠。這裡涉及佛的待人禮貌和教育方法,有些事情自己不親自出來,聲望上就壓不住,也給人以貢高我慢之嫌。經裡對毗耶娑發問的場景、佛弟子的心理狀態,以及佛為什麼親自作答的道理,均有大段的描寫,這裡不詳述。我們主要看佛是怎樣闡述布施原理的。三、布施的原理和方法  ()何為布施任何宗教都教人布施,平時將財物施捨給別人,將來就能升天得福報。毗耶娑他們之所以修苦行,就是為了求升天道,圖神仙的享受。一般人為什麼修道,吃齋啊,念佛啊,無非是現在苦一點,將來可以超升生天上做神仙。這實際上是一種很功利的做生意心理,投下少量的金錢,而圖一本萬利的結果。我常笑有些人信教,花幾毛錢買三支香,拎上一盒蛋糕,到廟裡去拜拜,求發財、求長壽、股票要好、馬票要中,求這求那,拜完了那個蛋糕拿回去還能給兒子吃。如果菩薩憑這就保佑他,那還算菩薩嗎?下等的貪污,只要人家三根香。 爾時,世尊語毗耶娑大仙人言:汝聽!施報復有施分。何義布施?既布施已,自食自淨,施已報轉,故名布施。 毗耶娑問什麼叫布施,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施主。佛對布施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既布施已,自食自淨,施已報轉,故名布施。布施必須是把自己的並且自己也需要的東西施於他人,才會有布施的果報。拿衣服、錢財、醫藥送給人家,是外布施;把自己的煩惱完全清淨掉,是內布施;給人以精神上的,乃至生命上的安慰和支持,是無畏布施。布施的信心一生起,就必須馬上實行。比如今年大陸發水災,我覺得應該布施災民,就馬上做了。用不著等號召大家起來再做,那已經是來不及了。 按我的觀點,真肯布施者,在別人眼中就像瘋子一樣,把錢也不當東西,只要人家需要就送出去了。台灣、香港有些叫化子,家中有百多萬的財產,可他既然肯丟這個臉在大街上乞討,說明他有需求,那你只管你的布施,不必考慮人家是否有錢、是否在行騙。所以佛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布施是無條件的,以別人的痛苦和需要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這才是布施。  ()何為施主 以何義故,名為施主?如是問者,大仙當聽:若人有物,彼信心生,信心生已,以財付人,遣向他國。彼人將物,向他國施。彼人布施,財主得福,非施者福;彼所遣者,雖持物施,而非捨主。若人自物,自手施者,則是捨主,亦是施主。 這是回答毗耶娑的第二組問題,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施主,為什麼有的人並未直接送東西給人,卻是施主;而有的人明明送東西給人了,卻算不上施主?這就要看上面布施的定義了,必須是自己的東西,而且自己也需要,但看到別人更需要,就無條件地布施出去,這才是施主。我只有一碗飯,現在有人需要這碗飯,拿去,你吃!我還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我常說自己不夠資格學佛。一般人,自己有十塊錢,給你二塊,我還剩八塊,那已經很了不起了。只有你要十塊,我全部給你,甚至再借上十塊,給你二十塊,那才是真布施!如果自己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親自去布施,可以委托別人去。拿著人家的東西去布施,施主是物主,不是你。什麼樣的人不算施主,什麼樣的布施行為不是發心純淨的布施,下面對這些問題有詳盡的發揮。 ()三十三種不淨布施 大仙當知:有三十三不淨布施。何等名為三十三耶? 一者,有人邪心倒見,無淨信心而捨財物,如是捨者非淨布施。二者,有人為報恩故而捨財物,則非布施。三者,有人無悲愍心而捨財物,亦非布施。四者,有人因欲心故,而捨財物,亦非布施。五者,有人捨物與火,亦非布施。六者,有人捨物與水,亦非布施。七者,有人生如是心,捨物與王,望王識念,如是捨物,非淨布施。八者,有人以畏賊故,捨物與之,如是施者,亦非淨施。 又復更有五種捨物,皆非淨施。何等為五?一者,施毒非淨布施。二者,施刀非淨布施。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淨布施。四者,有人所 攝眾生,平等施與,和集養育,望得其力,非淨布施。五者,有人為名聞故,而捨財物,非淨布施。  (原文此處缺)  十四,有人為歌戲故,與伎兒物,非淨布施。十五,有人年終月盡,破散財物,非淨布施。十六,有人屋捨因緣,而捨財物,則非淨布施。十七,有人善友因緣,以他財物授與余人,非淨布施。十八,有人或在田地、或在捨宅、或有谷聚、或有麥聚,鹿鳥所食,鼠等所食, 無清淨心,非淨布施。十九,有人為學作故,與工匠物,如是施者,非淨布施。二十,有人身有病患,恐命盡故,捨物與醫,非淨布施。二十一者,若人打他、若罵他已,心悔生愧,捨物與之,非淨布施。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則生疑:為有報不?如是施者,非淨布施。二十三者,若人施已,心中悔熱,如是施者,非淨布施。二十四者,若人捨物與他人已,如是思量:若有其人,取我物者,皆悉屬我,為我所秉。如是施者,非淨布施。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如 是施福,惟鐘我身,不屬他人。如是施者,非淨布施。二十六者,若人年老,捨物而施,又非中年,後時病困,死時欲至,脈節欲斷,苦惱所逼,欲入死道,無清淨心,無信淨心,閻魔羅使見之生笑,兄弟諸親啼哭悲泣。至如是時,捨物而與,非淨布施。二十七者,若人為 名,捨物布施,如是我名,他國遍聞:某國某城,大施之主。彼如是施,非淨布施。二十八者,若與余人,遞相憎嫉,見彼捨物,多行布 施,見已心慢,不能堪忍,以嫉彼故,捨物布施,非淨布施。二十九者,貪他女故,為種姓故,捨珠捨金,若銀金剛、若毗琉璃、缯絹衣 裳及兜羅綿造作敷具,如是捨物,非淨布施。三十者,有人如是思惟:捨物與人,我無兒息,大富饒財,應當捨物而行布施。如是施者,非淨布施。三十一者,若復有人,心生簡擇,如是念言:若與此人,則有福德;若與彼人,則無福德。如是施者,非淨布施。三十二者,若人布施,捨離貧窮衣裳破壞垢膩之者,與多豐樂大富之人,非淨布施。三十三者,若復有人,望好華果,捨物而與,非淨布施。  佛告訴毗耶娑,有人雖做了好事,但挾帶了功利性的不清淨心理,不算真布施。他列舉了三十三種不清淨、不純淨的布施:  第一種,是以歪曲的心理、顛倒的見解、無純淨發心所施的財物,這不是真正的布施。  第二種,有人昨天請我吃過一塊蛋糕,今天我要還禮;或者他十幾年前幫助過我,現在他有困難我要接濟他。這都屬於人情上的投桃報李,禮尚往來,不算布施。  第三種,有人施捨財物,不是出於真正的慈悲、憐憫和同情心,而是為了耍闊氣,或純粹是打發人家了事,這不算布施。  第四種,因為自己有所欲求,比如看到這束花特別喜歡,多付上一毛錢;或上舞廳感到那位小姐很漂亮,多給兩個小費,這都不算布施。  第五和第六種,把財物丟到火中或投進水裡,都不能算布施。因為水火都是自然物,你把財物白白扔掉了,卻不能使別人受益。  第七種,有人送禮給大人物,指望以後可以有所提拔照顧;或者看在某個大老板甚至總統的面子上,在慈善救濟事上湊上一份,藉以拉個關系,這都不是純淨的布施。  第八種,怕強有力的黑道中人來搶你,趕快送錢消災,這不是布施。  第九種,送人家鴉片、海洛因、麻醉劑等毒品,這不是布施。但醫生見病人太痛苦,打麻醉針以止痛,這是布施。這裡有很多道理,要研究。  第十種,送人家武器,不是布施。我兒子前天買了一把防身刀給我,他在刀下面放了一毛錢。我打電話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說美國人的規矩,送刀給人,不是讓人自殺,放上一毛錢,表示吉利的意思。這個我不懂,他還算是真布施哦!  (未完)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香

佈施得當----永海法師

佛陀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時,曾對諸大比丘們開示: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明公仔--媽祖A18-小龍女成佛 ...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明公仔7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說什麼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度記

http://open-lit.com/bookindex.php?gbid=229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沒有被附身嗎

子不語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方極樂世界圖1            

西方極樂世界圖1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7/16 17:21
記者陳佳鈴、張炯漢/台中報導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算一直不敢也沒有關係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教徒退散

 

現代人面瘡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是沒有想到

 2006年清明節前夕,在九江市賀家山陵園一座墓前,立起了一尊狗的雕像。雖然離清明節還有些時日,但每天都有不少人來到墓前,或獻上花籃,或奉上祭品,默默哀悼……不知內情的人,還以為墳墓裡安葬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而實際上,這裡安葬的是一條義犬。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光山靈感錄》{64}懺悔口業  
  2007/10/24 | 作者:覺來                
 
  二○○二年,由星雲大師發起的「恭迎佛指舍利蒞台」,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三月三十一日止,在台停留三十七天,引起全台轟動。期間,電視、報紙等媒體幾乎天天報導供奉盛況,從各地前往佛光山瞻仰禮拜佛指舍利的人潮也不絕如縷。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狗狗為求主人不殺 寒風中下跪一小時

分類:因果故事
2008/02/07 17:23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經4偈

君達那比丘與女子幻像

分類:法句經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法界圖

駭人聽聞的因果

 

我上禮拜六晚上十二點在中廣流行網聽到施琦蓉老師講最近社會版頭條的因果覺得滿哀痛的,跟各位報告!

還記得這個月初的社會版頭條嗎?碩士帥哥將楊美女殺害外加挖下眼珠跟割下鼻子然後碩士男再跳樓自殺這個駭人聽聞的恩怨情仇,到底是哪個點出了問題,一個擁有碩士學位應是社會菁英竟然可以用這麼兇殘的手法殺死柔弱的女朋友,他們到底怎麼了?為什麼要這樣?真令人百思不解!

話說三百年前,他們的前前世,為什麼一下子跳到前前世,因為離他們出生前約三十年的前世他們並沒有交集,各過各的。

三百多年前,他們倆都是男生,一起在軍中過著軍旅生涯感情很好,同袍之情比兄弟深,有一次楊不小心被敵軍抓去並嚴刑烤打要楊講出他們隊的行蹤,那個楊貪生怕死竟把他們一行人的行蹤爆料出來。

 

敵軍就尋著楊提供的線報而把他們那一小隊約十個人,通通抓到手,那時碩士男是那一小隊的小隊長,被欺凌的程度是比其他隊員更加慘的,小隊長誓死不透露軍中機密,所以敵軍,把他的隊員一個一個在他面前殺死,就這樣小隊長承受著他的同袍弟兄一個一個在他面前死去,為了保衛國家,隻字片語都不能講,所以敵軍真是氣到不行,把他打到吐血嘴巴爛掉全身可以說是體無完膚,還不讓他死。

 

敵軍在小隊長沒死前把楊抓出來指著他,就是這個人,洩了你們的行蹤,好好看清楚,小隊長看了真的是,恨啊!竟然是自己隊上同袍楊弟兄,最後他們那一隊全軍覆沒,沒留一個活口,小隊長被十大酷刑,眼珠子被挖了,鼻子被割掉,全身又是刀傷又是出血,被凌辱至死這過程整整快十天,死相甚慘。

沒了,三百年前的恩怨,在這種情狀下結束生命,為什麼這輩子是這樣呈現的。

施琦蓉老師在節目中有略提一下。

首先眼珠子被挖,鼻子被割等兇殘手法,三百年前碩士男曾經歷過,這輩子的潛意識裏仍存有這個感覺,所以他加在楊美女身上。  

那為什麼不是加在敵軍身上,我在想或許會在其它世做交待,但是他們這輩子就剛好反應在他們的恩怨,試想被自己的弟兄被叛,那是一個多難堪的心結,被叛的後果竟然要死的那麼慘,而且,因為楊的貪生怕生,連帶的害了其他的弟兄,男人的義氣在被叛的後面已經盪然無存。

 

所以碩士男在三百年前的血海深仇報在楊美女身上,只是我們會覺得奇怪,因果怎麼是用男女之情反應出來,老天爺真愛開玩笑。  

而且他們怎麼會相愛,碩士男在三百年前臨死時不是恨楊恨到爆,但是別忘了他們有很深厚的同袍之情。這個感情帶到這輩子雖然一個是男生,一個是女生,相見時鐵定會有感覺,所以一見鍾情就出來了。同袍之情這輩子轉成男女之情,形式變了,但是質沒有變。

那楊美女為什麼老是逃離不出碩士男的予取予求,五年耶!不短的折磨期耶!  

施琦蓉老師表示,楊在三百年前雖然害死自己弟兄,但是他並不是故意的,他也沒有要害他弟兄的心念,他只是怕死而已,他不知道怕死會害自己的弟兄一個一個死去,那是很深很深的愧咎,帶著那麼深的愧咎死去,在潛意識的深處永遠有烙痕。所以才會變成楊美女在這世看到碩士男後那種寞名的就是會幫他的原因!

 

這是別人的因果,根據施老師表示因為他們倆已經不在人世,所以拿他們來談,不算洩天機,她只是想讓聽眾,明這個因,白這個果。

有人會覺得這種累世以來的事情,誰看得到,我覺得如果清楚明白的看到就沒必要來人間一遭了。

我曾聽龍津老師說過其實人呀!越是清心寡慾,越是明心見性,越是單純,越是透澈。常常有人說有什麼他心通,天眼通,什麼通的一堆,修行層次越高的人這些通在他們來說那是必然的過程,是很平常的事,只是我們眾生無明,被自已的麻煩捲呀捲的,重重又壘壘的把心弄混濁了,所以看不見因果!

施老師她不要幫人看因果,因為她覺得我們要透過自已的力量,引出內在的清明,自然而然就會明白自己的因果。

有一次殊勝的機緣,我遇到一個和尚跟他聊天,他說到有些人境界高一點可以看到前三世後三世,境界越高越清明的人看到的累世越多,像阿羅漢可以看到前後五百世,像證得佛位的諸佛,聽說可以看到無始劫以來所有的事。

小女子無能看不到因果,因為我執的煩惱太多,哈哈所以看不到,所以不要找大王給您看因果,不過別人的因果倒給大王許多的啟示。

就因為看不到因果所以任何境界來到眼前時都要讓自己處於一個第三者的狀態來看自己。不要那麼快-發-脾-氣。不然像故事中的主角,脾氣衝得那麼快,三百年前造的業沒有去,新的業又加上來哎!舊業加新業。

所以學會放下跟原諒,把心靈深處

的怨恨放下,不憎惡人,不增新恨,這很重要!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