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一偈:
不用神通也明戲,放下也會走出去,人間六塵本苦痛,僧侶領誰背佛去.
起心動念因果忌,亂動就起牽連戲,成佛豈讓眾人去,戒定福慧定人命.
克己復禮較容易,僧侶都難忍下去,何若清心門外戲,都能比僧早天去.
金剛棒喝~~~~宣化上人答(應機應人而答)
225.
問:每一次美國參戰都有反戰示威,請問上人對反戰的看法是什麼?
上人:反戰是另外一個戰爭又起來,這些戰爭者過去都是反戰的。
250.
問:您為什麼說臺灣像南宋臨安時期?
上人:臨安那時就是將相不和,所以導致國家滅亡。現在這個小地方兩黨相爭,上下交征利。民進黨和國民黨互爭長短,打架很野蠻,上有好之者,下必有甚焉。
251.
問:為今之計應該怎麼辦?
上人:應該有德行,「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這是做人的根本、修行的基礎、政治的磐石。合則雙美,毀則兩傷。
252.
問:有人說法師是「出家人干政」?
上人:我看臺灣有累卵之勢,可是一般人還不覺悟。我是中國人,不能不管這個事。我想說的話,有勢力的人也不能讓我不說。像這次我說「現在臺灣和南宋一樣」,大家都是只看腳下,不看眼前。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JinGangBangHe/241-260.htm
達賴喇嘛敦促緬甸軍政府保持克制
僧侶們的抗議示威得到民眾的支持
流亡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周一(24日)敦促緬甸軍政府保持克制,不要以暴力應對舉行抗議示威的人群。
流亡西藏政府駐巴黎辦公室發表的聲明說,達賴喇嘛"對最近緬甸的民主和平運動表示支持"。
達賴說:"我全力支持他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呼聲,並利用這一機會全世界呼籲愛好自由的人支持這一非暴力運動"。
當天,緬甸軍政府周一發出警告,將對連日來舉行大規模抗議示威的僧侶"採取行動"。
據緬甸國家媒體報道,宗教事務部長杜拉敏貌准將警告示威者不要違反"佛教的規章制度"。
杜拉敏貌譴責抗議示威是威脅緬甸和平的"破環性因素"。
針對緬甸的局勢,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和平的抗議行為表示讚許,同時敦促軍政府保持克制。
在緬甸,僧侶們受到高度的尊重,軍政府對他們採取任何行動都將引發公眾的憤怒反抗。
截至目前,軍政府對示威人群保持克制,但記者們當心,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導致1988年軍政府鎮壓抗議的重演,共有3000多人在那次鎮壓中喪生。
最大規模抗議
當天,緬甸民眾在前首都仰光舉行迄今最大規模示威抗議,要求結束軍人獨裁統治。
目擊者說,參加示威的人數多達10萬人。他們舉著標語牌,高喊口號,沿途受到公眾的熱烈支持。示威抗議以和平方式結束。
如何看緬甸反軍人獨裁大示威?
緬甸全國至少有25個城鎮爆發規模不等的抗議示威,規模越來越大。這是軍政府近20年來所面臨最大的挑戰。
英國駐仰光大使坎寧對BBC說,緬甸領導人面對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
他表示:"首先,這次示威活動也可能會減弱,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示威不會減弱。其二,我們也許會看到當局做出反應,這種可能性很大,那將會是一場災難。"
中國施加壓力
一些外交人士表示,緬甸軍政府表現出克制,主要是因為受到該國關鍵貿易伙伴中國的壓力。
美聯社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東南亞國家外交官的話說,緬甸當局受到中國政府的壓力要求盡量避免採取鎮壓措施,並要求緬甸加速民主改革。
這位外交官說﹔"由於北京的壓力,緬甸政府對對抗議者採取了容忍態度,沒有對僧侶採取行動。"
他說,"北京將在明年舉行奧運會。眾所週知,中國是緬甸軍政府的主要支持者,如果緬甸當局採取行動,將會影響中國的形像。"
緬甸的天然氣和石油的蘊藏量很大。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希望不斷從緬甸獲得大量能源供應。
今年年初,中國還在聯合國否決了一項批評緬甸人權紀錄的決議。
與此同時,北京採取靜悄悄的外交手段,小心謹慎地向緬甸當局施壓,敦促軍人政權推進民主,加快對話和改革。
緬甸問題專家西爾弗斯坦指出,緬甸出現內亂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他表示:"中國非常希望緬甸局勢和平穩定,以便完成道路和鐵路工程,開發礦業資源,將緬甸經濟控制在中國手中。"
國際反應
東南亞國家聯盟的負責人說,成員國正在盡一切努力,確保緬甸局勢保持平和。緬甸是東盟成員國。
美國國務卿賴斯說,緬甸人民有權享受自由,而且美國正在密切注視著形勢的發展。
緬甸約有兩萬民眾周日(23日)在前首都仰光舉行示威,要求結束軍人獨裁統治。示威群眾隊伍由僧侶和尼姑帶領,他們號召群眾起義,推翻軍人政府。
他們不斷高喊這次運動的主要口號:與反對派和解、釋放政治犯、降低物價。
一周來在其他地方也發生抗議示威,軍警一直採取旁觀的態度,沒有採取強硬措施。
治安部隊在著名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住所週圍設置封鎖線。
過去18年以來,62歲的昂山素季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過去20年的大部份時間裡,昂山素季都被軟禁在那裡。
緬甸的僧侶過去曾在反政府努力中發揮過關鍵作用。1988年,他們曾動員民眾支持了一場席捲全國的親民主示威活動。後來政府實施鎮壓,撲滅了各地的抗議活動,大約有3000人在鎮壓行動中喪生。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010000/newsid_7010100/7010167.stm
中國時報 2007.09.24
2萬人加入 緬甸示威鬧大
梁東屏/曼谷廿三日電
緬甸僧侶的反政府示威已進入連續第七天,廿三日當天,有五千名僧侶在仰光市遊行,其中包括三百名身穿白衣、首度加入的比丘尼。
由於佛教組織日前已經發表聲明,呼籲民眾一起加入示威,因此當天也有許多民眾參與。根據「伊洛瓦底新聞社」的訊息,當天下午四時左右,仰光市已經聚集了近兩萬名示威群眾,是1988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群眾集會。
在此之前,佛教組織曾公開表示不希望民眾參與,「我們(僧侶)的事情會自己解決」。緬甸僧侶的示威活動原先主要是針對當局粗暴對待遊行的和尚,訴求本來僅是要求軍政府道歉。但軍政府一直置若罔聞,僧侶從十七日起每天遊行、誦經示威。
最近幾天,僧侶示威的主題已經悄悄轉移,廿二日遊行隊伍路過被軟禁的緬甸人權領袖翁山蘇姬的住宅前,軍政府不但破例移開路障讓隊伍通過,翁山蘇姬本人也在近四年的軟禁中首度露面,出門雙手合十含淚迎接僧侶。
廿三日的示威中,除了降低民生物資價格之外,示威群眾已經開始呼喊要求(與軍政府)進行對話及釋放翁山蘇姬的口號。日前緬甸佛教組織已發出通告,呼籲廿五日全國大示威。
緬甸示威抗議兩種迥異結局 對話或血腥鎮壓
2007-09-26 00:35/法新社曼谷二十五日電
分析家表示,緬甸境內出現的大規模反軍政府示威抗議,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結局,即首度真正邁向民主抑或血腥鎮壓。實際上已統治緬甸長達四十五年的軍方,正面臨自一九八八年以來對其至高無上地位的最巨大挑戰,當年軍方血腥鎮壓學生抗爭運動,造成至少三千人喪生。
雖然國際社會呼籲緬甸政權展現自制,但緬甸國營媒體今天充斥軍政府揚言展開鎮壓的警告訊息。
備受敬重的佛教僧侶帶頭示威抗議,由於民眾踴躍加入,走上街頭人數宛如滾雪球般,擴增到至少十萬人。
身穿橙黃色和紅色袈裟的僧侶們和平且自制,在抗議隊伍通過仰光市街道時,他們敦促民眾勿呼喊政治口號,而是誦念和平與慈悲的經文。
旅居泰國的緬甸專家昂奈烏表示,「他們已從一九八八年的抗爭學到教訓,當時提出太多不同訴求。」 許多分析家和外交官心中的疑問是,緬甸軍事執政團是否也自一九八八年屠殺事件學到教訓。
昂奈烏說:「緬甸軍方鎮壓民主運動前科累累,過去一向毫不猶豫採取這類行動。」 大部分分析家都同意,此番示威抗議鮮少可能成為泡影的跡象。
源自民主活躍人士反對八月中燃料價格飆漲的抗議運動,如今升高擴大,包括僧侶、比丘尼、藝術家和名流紛紛加入抗議行列。
他們的訴求也非常明確。在二十三日的示威遊行中,僧侶提出的訴求包括與軍政府對話、和解以及釋放遭軟禁的民主運動偶像翁山蘇姬。
英國駐仰光大使甘寧表示,「(示威抗議)有可能逐漸平息,但那種可能性似乎越來越低,軍政府可能會作出激烈反應,這種可能性更大。」 甘寧又說:「明顯的解決途徑是,相關的不同各造全都坐下來,試圖達成某種共識。」 英國牛津大學國際發展中心訪問研究員札尼指出,最佳結局是軍政府願意與翁山蘇姬展開協商。他說,此舉最終或許無法讓翁山蘇姬恢復自由之身,但可能帶來朝向軍政府與民運人士展開真正對話的初步小幅進展。
札尼表示,「軍政府能請求翁山蘇姬或她的高層同僚向群眾喊話,表示雙方已達成廣泛諒解。」 他說,「那將是理想景象」,但也警告指出,最糟情況是血腥鎮壓,「在這兩個極端間,任何情形都可能發生」。
http://news.pchome.com.tw/internation/afp/20070926/index-20070926003503190005.html
二、聲色六塵是邪道
佛陀先以轉輪聖王的三十二相,非離相之法身如來,聖王之三十二相乃依善緣業因而生,
而佛陀的三十二相是依法身而示現的,因此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臨濟禪師說:
五蘊身內田,內有無位真人,
堂堂顯露,何不識取?
但於一切時中,切莫間斷。
觸目皆是,只為情生智隔,想體變殊。
情生智隔,不識身內田中的無位真人,生心取內外中間諸相,心動為魔,妄造身口意三業,輪轉不休。
所以在此佛陀教誡行者,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是佛陀斥責著相的凡夫,不可以三十二相的色身,靈山說法的音聲就是佛。
因為所謂的色相、音聲都是因緣和合的假象,緣聚而成,緣滅則散,哪裏是法身常住的如來?《大乘起信論》:
真如用者,所謂諸佛如來本在因地發大慈悲,修諸波羅蜜,攝化眾生;
立大誓願,盡欲度脫等眾生界,亦不限劫數,盡於未來。
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眾生相。此以何義?謂如實知一切眾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無別異故。
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
又亦無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俗境界,離於施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
諸佛修諸波羅蜜,度脫眾生,不取眾生相,因為實知一切眾生與己身真如平等無異。
色身音聲不過是於世間攝化之方便,因為中道第一義諦,無有世俗境界,幻化之施作,為隨眾生見聞得益之用。
龜山和尚有一天看見一個僧人在讀經,就過去問他:「讀什麼經?」
僧人答說:「是《無言童子經》。」和尚問:「共有幾卷?」
僧人答說:「兩卷。」和尚反問:「既然是無言,怎麼還有兩卷?」
那僧人愣了半天答不上話來。龜山和尚代他說:「要論無言,豈止兩卷。」
無言之教,豈止兩卷?
法身真如功德,豈是三十二相之眼見,音聲流布之耳聞,可以涵容得盡?
佛陀以相即無相,除去吾人常見,令人不滯於六塵緣境的妄相。
佛陀用此偈總結「降心離相」的空理,空去我等四相,不住於心外六塵的染污,
心內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達到真空離相的境界。
關於佛陀破除吾人對「佛相的住相」有四處,即第五分「不可以身相見如來」,
第十三分「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第二十分「不可以具足色身見,不可以具足諸相見」,
二十六分「不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破除佛陀說法的「法相」有三處,
即第七分「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如來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
第二十一分「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第二十六分「若有人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佛陀要我們不應住於六塵生心,不住六塵布施,應無所住,而住其心。
住於色塵和聲塵求佛,了不可得!以染污境求清淨法身佛,如此愚癡行徑,不就是在行邪道嗎?
六祖惠能大師說:
一者外觀覺諸法空,二者內覺諸心空不被六塵所染。
外不見人之過惡,內不被邪迷所惑,故名曰覺。覺即是佛。
有人問傅大士,世間的物有生有死,事成有敗,我們如何能久住常樂?
大士回答:「有為諸行,即成魔業,令人不得久住安樂。」
「什麼是有為諸行?」
「慳心是行地,貪心是行地,殺害心是行地,食噉眾生心是行地,偷盜心是行地,瞋心是行地,
邪妒心是行地,損他利己心是行地,調戲心是行地,歌舞心是行地,綺語妄言心是行地,惡口兩舌心是行地,
嫉能妒賢心是行地,愛憎心是行地,彼我心是行地,互爭勝負心是行地,相凌滅心是行地,相鬥打心是行地,
一切諸慢心是行地,我人心是行地,不慈不孝心是行地,無慚無愧心是行地,違恩背義心是行地,
不謙讓心是行地,相誹謗心是行地,毀咨心是行地,世間非道理心是行地,不恭敬心是行地,
眼貪華豔之色是行地,耳貪非法之聲是行地,鼻貪非法之香是行地,舌貪非理之味是行地,身貪細滑是行地,
意緣惡境是行地,一切有為諸行,若善若惡,皆是魔業也。此諸行流轉生死,無有休息,常處闇宅,永劫長夜,
無有光明,急須遠離。」
雲巖曇晟禪師有次上堂說法:「有戶人家的一個兒子,問他什麼,無所不知的。」
弟子洞山就問:「他屋裏藏有多少經書?」
雲巖說:「一個字也沒有。」洞山問:「那他為什麼能知天下事?」
雲巖說:「因為他日夜不眠。」
洞山指一指自己的胸口問:「這一件事他能回答嗎?」雲巖說:「能回答,但是不回答。」
晝夜惺惺然,靈光獨耀,不被六塵昏沈心地,此心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功用遍及河沙法界,
眾生剎塵心念,無所不知。這本來事,非諸佛獨據,為人人有名有份,如何說得?
狐疑凡夫,聞之心即狂亂,因此曇晟禪師說:「能回答,但是不回答。」
善財童子在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時,首先參訪可樂國和合山的德雲比丘,
但找了七天遍尋無蹤,終於在某個山頂,發現他的行徑。
善財童子說:「您一峰飛過一峰,我今日才看到您的影蹤。」
德雲比丘回答:「我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下過妙峰頂。」
來去坐臥是生滅相,德雲比丘向善財童子道出一句「無來無去」的不動實相義。
佛陀演說金剛妙法,亦即向吾人滿盤托出一個摒去塵影,心離諸相,呈露光灼灼的萬里晴空。
以真空故,納千萬象,空有交融,事理不廢的法界。
從前京都南禪寺門前有一位被稱為「哭婆」的老太太,
下雨天也哭,放晴日也哭,每天就是哭個不停。
南禪寺的和尚問她:「老太太,什麼事讓妳這樣傷心呢?」
老太太說:「和尚,我有二個女兒,大女兒嫁到做草鞋店,二女兒嫁到雨傘店。
如果天氣晴朗,賣雨傘的女兒就要發愁,如果下雨,做鞋的女兒擔心生意清淡,
所以不論晴天雨天都有女兒苦惱,我怎麼能不哭呢?」
這時和尚說:「老太太,你別哭,不論晴天或雨天,妳都要歡喜,我傳授妳方法,
當晴天的時候,大女兒的鞋店生意會比較好;下雨天的時候,賣傘的女兒店中便會熱絡,
如此這樣想,晴天雨天妳的女兒都有生意上門,妳何必再傷心難過呢?」從此以後,哭婆變成笑婆。
這則「哭婆笑婆」的故事,老婆婆就像凡夫心,隨逐外境,生憂悲啼哭,和尚要她一念轉悲成喜,
一樣的晴天雨天,外境沒有兩般,我們的心能造極樂能造地獄,
所以《大乘起信論》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於染污塵境,枉受晴雨之撥弄,悲歡無常之苦,知過去心不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念不生,澄然寂靜,永居安樂國土。
般若無漏的功德,於《萬善同歸集》卷下,永明延壽禪師有深刻的註解:
離般若外,更無一法,如眾川投滄海,皆同一味;雜鳥近妙高,更無異色。或不謂般若,但習有為,只成生死之因,豈得涅槃之果。
若布施無般若,惟得一世樂,後世餘殃債。
若持戒無般若,暫生上欲界,還墮泥犁中。
若忍辱無般若,報得端正形,不證寂滅忍。
若精進無般若,徒興生滅功,不趣覺常海。
若禪定無般若,但行色界禪,不入金剛定。
若萬善無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無為果。
引用: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library/ebook/sutra/king/26-spea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