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索達吉堪布仁波切『依止上師時弊』的開示

 

具有智慧的人,應該善於守護自心,身上的傷口沒有防好並不是很大的遺憾,而心裡的瘡傷沒有妥善保護,才是千古遺憾的大事。

以前上師如意寶說:「我們不論做什麼、想什麼,都不能忘記自己是個修行人。」

比如我今天想離開寂靜的地方到城市裡去,首先要觀察自己的動機是什麼,作為一個修行人,我這樣去對自己有沒有利益、對眾生有沒有利益?發心是不是自私自利?如果是的話就立即停止。

以前的高僧大德在對治煩惱方面,有過一些非常好的實例,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經常觀察自己的心。

如果沒有觀心的話,開始是個很好的修行人,但過了幾十年以後,可能就退化變質了。

  尤其是我們出家人,這種身份非常難得,有關教言書裡說,得到王位並不困難,而獲得樹立佛幢、持梵淨行的出家身份,是千百萬劫難遭遇的。倘若沒有珍惜而以外境散亂失去了這個機會,那是相當可惜的。

我們藏族有種說法:「如果一個人出了家,守護不好戒律又還俗,還不如早一點死了好。」因為你出家以後,如果沒有破壞戒律而離開人間,所去的方向唯一是善趣,但如果你的形象都變了,為了今生的存活而造作惡業,那活在世上也意義不大。因此我們身為出家人,一定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戒律來衡量要求自己。

  當然,光是一個戒律的約束也不行,還必須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懂得般若空性或者密法的甚深竅訣。現在有些寺院根本沒有聞思修行,光是念一點佛、做一點善事,有時候看起來確實有點悲傷。

為什麼呢?作為一個出家人,作為一個持梵淨行的修行人,如果沒有聞思修行,不懂得佛法的正理,所作所為就會與佛的教言背道而馳。儘管表面上剃除鬚髮、身著袈裟,看起來非常莊嚴,但心裡不知道斷煩惱的方法,沒有對治貪嗔痴的方便,別說是現在的時代,就算是佛陀時代,出家人的煩惱生起來時,若未以佛陀的教言作為對治方便,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所以發心出家非常偉大,但沒有講經說法、沒有聞思學習,這就非常遺憾了。 

 

各地的寺院道場應該要有聞思,要學習佛法,懂得修行,如果沒有這些,寺院修得再金碧輝煌,吃的穿的再樣樣齊全,我覺得也不是太重要。 

 

因為我們出家不是為了舒適的環境,也不是希求世間的快樂,而是要調伏自己的心。

 

為了這個目的,大家應該用戒律來約束自己,真正懂得調伏心的方法以及修行的重要。 

  現在有些居士皈依多年,自己也受了一些戒律,但是最基本的見解、行為、修行都不明白。 

如果是這樣的話,根本不知道怎麼修行、怎麼守持居士戒、怎樣以在家身份來弘法利生。

光是以佛教徒的名義來勾心鬥角,將很多關係搞得亂糟糟的,這就失去佛教徒的身份。

  因此,作為居士,應該對自己有一種要求,什麼要求呢?首先是戒律的要求,其次是見解的要求,最基本的因果正見必須要具足。


如果沒有具足因果正見,表面上再怎麼吹噓自己,實際上也沒有多大意義。 

 

  如今在一個大城市當中,真正能傳講基礎法門的人不太多,許多人都不知道怎樣依止上師、觀想輪迴的痛苦、皈依佛門發菩提心。

 

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講一些夢、一些境界,「我看見什麼,我聽到什麼,我知道什麼……」其實,這對我們佛教徒來講,並不是特別的重要。

如果能看到遠方的東西就了不起,那《釋量論》中告訴你「當來依鷹鷲」。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應該依止鷹鷲,它幾十由旬以外的屍體都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聽到遠處的聲音就非常好,那你應該依止野豬,因為它可以洞察到遠方的動靜。

如果了知別人的心就很偉大,那你應該依止魔女,印度以前有個空行魔女,任何人的起心動念她都瞭如指掌。

所以知道一切並不重要,釋迦牟尼佛成立為量士夫,也不是因為他知道世間上有多少隻昆蟲、多少片樹葉,而是他能為眾生宣講四諦法門,這就是佛陀的不共功德。因此,你們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居士,聽到什麼、看到什麼並不重要,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儘量調伏自己的心。佛陀在《攝正法經》中說:「所謂的佛法,就是調伏自相續。」如果能調伏自相續,那就得到了佛法的真諦。

 

  現在許多人沒有機會去佛學院,也很少接觸真正的高僧大德,他們雖然想學佛法,但往往遇人不淑,以致見解修行都被毀壞了。

最近,天津、上海、北京等地的居士通過不同途徑問我:「我們以前依止了這個上師、那個上師,但現在看來好像依止錯了,現在該怎麼辦?」大家都非常著急,甚至有些人認為這是藏傳佛教的弊病,進而對藏傳佛教生起邪見。

  其實這種想法非常愚笨,坦白地說,這並不是佛教的過失,只不過是個別人的過失而已。

當今可能有一些所謂的活佛、上師,先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出現,有些居士沒有經過詳細觀察,就馬馬虎虎、莫名其妙地去依止了。 

 

應該說這兩種緣起都有問題,

上師的動機不太好,

弟子的心態也不太好,

兩種不太好的緣起結合後,二者就結上法緣了,什麼給你灌頂啊、傳法啊(傳法倒不知有沒有,現在傳法的人很少,很多人需要懂得佛法的道理)。

過了一段時間,彼此都看不慣,背後就說對方的過失。這樣不太好!首先誰也沒有被猛咒或美酒迷醉,互相都有觀察的時間,上師應該詳細地觀察,弟子也應該詳細地觀察,一旦你已經依止了,就沒有必要再去譭謗了。

  當然,依止後又去譭謗的人,我分析有兩種,一是上師根本沒有過失,只是他自己喜新厭舊,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憑自己的感覺選擇上師。這種人再怎麼說上師的過失,對上師來講可能也沒有什麼。只是他自己心不清淨,什麼都看不慣。這樣的人即使依止了一百位上師,也會覺得沒有一個是具有法相的善知識。

 

 

 

  另外一種人就是福報不夠,遇到了一些不是真正的上師。那現在該怎麼辦呢?首先不要想這是佛法的過失,佛教沒有任何過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誰也沒有找到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真實過失,這一點毫無疑問,縱然在成千上萬個智者面前,我們也可以大膽地說出來。當然,個別人的行為確實有點問題,但不管怎麼樣,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今後你們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務必要小心謹慎,不要一聽說哪裡來了個上師,就輕易地前去依止。

 

 

 

要知道,所謂的依止,最起碼需要兩三年以上的觀察,假如從來都不瞭解這個上師,則應該先去瞭解一段時間,兩三年後覺得可以了,再去聽法或者接受灌頂。

 

 

 

  有些人問:「那這樣的話,失去了機會怎麼辦呢?」如果你遇到的是個騙子,失去了機會也沒什麼可惜的;如果真的是位善知識,過 一兩 年後,你再去找他也是可以的。其實瞭解一個人不是特別困難,現在的通訊這麼發達,很多上師也有名片和自我介紹,通過這些材料慢慢瞭解,如果你覺得他確實非常了不起,那就可以去依止,依止以後就沒有必要再去誹謗了。

 

 

 

  有些人依止完以後,喜歡到處說:

 

 

 

「這個人原來對我怎麼樣,我對他怎麼樣,我們關係好的時候如何如何,現在……」從世間角度而言,這樣沒有人情味也不太好,以前明明是你自己願意這麼做的,當時你是不是已經陶醉了、迷糊了?

 

 

 

所以對依止的上師最好不要說過失,而應當觀清淨心。

 

 

 

同時還要明白,這些問題根本不是佛教的過失,佛教高深莫測,凡夫人想要尋求過失,恐怕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在依上上師的過程中,以前依止錯了的,不要說別人過失,重新做人就可以了。

 

 

 

今後在依止上師的時候,遇到一個上師要先瞭解,然後再決定是否結上法緣,這樣才是智者的做法。

 

 

 

  當今這方面的問題比較普遍,尤其是在漢地,受騙上當的女眾比較多。好多女眾剛開始的時候心情特別急,通過種種恭敬方法來依止上師,後來什麼事情都無法收拾,後悔莫及也沒有用了。這樣的話,我覺得對人、對法、對財物都不利。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以正知正念來攝持,仔詳細細地觀察。我原來也講過,即使是公司招聘工人,也要看他有沒有身份證、這個人可不可靠,哪怕只請他做一個月的工,也要多方面地調查瞭解。既然上師是我們生生世世的依怙處,那就更需要這樣了。然而現在有些人,不需要注意的地方,就特別特別注意,而應該注意的地方,往往敷衍了事,以致釀成了無法挽回的苦果。所以大家應該要學會取捨!

 

 

 

重點摘要

 

 

 

1.如果能看到遠方的東西就了不起,那《釋量論》中告訴你「當來依鷹鷲」。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應該依止鷹鷲,它幾十由旬以外的屍體都看得清清楚楚。

 

 

 

2.如果聽到遠處的聲音就非常好,那你應該依止野豬,因為它可以洞察到遠方的動靜。

 

 

 

3.如果了知別人的心就很偉大,那你應該依止魔女,印度以前有個空行魔女,任何人的起心動念她都瞭如指掌。

 

 

 

4.因此,你們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居士,聽到什麼、看到什麼並不重要,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儘量調伏自己的心。

 

 

 

女居士跟藏傳佛教某些上師的關係 -- 索達吉堪布

 

女居士跟藏傳佛教某些上師的關係 -- 索達吉堪布

 

 
  
索達吉堪布之問答

問:現在有些女居士,對高僧大德的恭敬心有點過頭了,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答:外面的女居士們,有些對上師的信心比較大,也有些比較痛苦——
前段時間,一位女居士跟她的上師開車到九寨溝,去的時候一路上談笑風生,但到了那裡以後,她不小心看到上師手機裡有些不太正常的信息,心裡就非常不高興,在最美的風景區裡,她的哭聲是最大的。那位大德也十分尷尬,雖然住的是高級賓館,但感覺上非常痛苦。
 
那個女居士特別傷心,到處說這個上師不要說大悲心,就連做人的基本道德都沒有……,誹謗得很厲害。前不久,台灣幾家電視台也公開揭露有些上師的不如法行為,一些女弟子在記者面前發了言,給藏傳佛教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通過這些小範圍的信息瞭解,現在有些女居士跟藏傳佛教某些上師的關係,的的確確不太合理,今後這方面若不改善的話,恐怕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整個藏傳佛教。當然,短時間內馬上改變也有點困難,1993年法王如意寶去美國時,當時的美國就像現在的中國一樣,凡是去美國的出家人,出家身份幾乎都保不住了。因此,去 漢地傳法的藏地大德們,如果沒有正知正念,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發生。
對我而言,這種事情並非喜聞樂見,畢竟藏傳佛教在漢地開花結果很不容易,在學院聞思多年的道友應該知道,真正的藏傳佛教是純潔無垢的。然而,這樣無垢的佛法,也許就被個別「上師」染污了。

所以,女弟子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應該保持清淨心。前段時間我講課時說過:「現在有些女居士,信心和感情分不清楚,上師和丈夫分不清楚……」事後我對這些話有點後悔,但自己經常聽到外面的一些事情,抱著對佛教負責的態度,也想發表一下內心的看法。當然,我沒有名聲,也沒有地位,只是在小範圍內講,不一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如果不講的話,有些人就因為不注意,最後對佛教產生邪見,摧毀了自己的今生來世。
因此,在學佛的過程中,女居士應該在各方面注意,除此之外可能也沒有萬全之策了。

問:平時什麼都不修,死時將希望全部寄託在上師身上,是否可以獲得往生?

答:假如上師是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通過他的殊勝加持,再加上自己的前世因緣,可能會產生一些奇蹟。但一般來講,最保險的方法,就是按照佛法的次第,在自己沒有死之前,該修的法一定要修,尤其是臨終時想解脫的話,必須要修往生極樂世界的捷徑法。如果相續中具有正見,對極樂世界有不退轉的信心,依靠這種捷徑法門,必定可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佛陀的無欺之語。
將一切希望寄託在上師身上,雖然也有一定的好處,但佛陀常說:「我為汝說解脫之方便,當知解脫依賴於自己。」大家最好還是按照佛陀或上師的教言,自己踏踏實實地修行!
 
有關女眾如何依止上師之教言       索達吉堪布開示

以下教言出自《入菩薩行講記》(寂天菩薩造頌 堪布索達吉傳講)
第五品 護正知---庚三、以具正念學修心之行
[有關女眾如何依止上師之教言]
你們女眾想要如法依止上師,首先自己的發心一定要清淨。現在末法時代,有一些女眾,在依止上師時,恭敬心和貪愛心交織在一起:"啊,我與這個上師、活佛、堪布有如何如何不同因緣……""這個法師和我特別特別熟悉,他吃飯的時候如何如何,他的衣服……"到處信口胡言,而且這類語言據說比較普遍。請這類人好好內省一番,如果你真與上師有不同因緣,也對上師特別熟悉,那這種說法就另作別論;如果沒有,是不是這種言論與你受的戒律有些觸犯呢?說這種話,你自尊自重的人格、還有上師的事業各方面肯定有很大危害。如果是個正常人,即使與上師有某種特殊因緣也不會說,沒有的事,世人往往為了某種目的自我吹噓。分析說這些話的發心、涵義,其言外之意無非是說自己與某上師關係很緊密,或者有某種超乎他人的親密,以此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別人面前炫耀一番而已。
在依止上師時,如果將世間情愛攪到裏面,對上師、正法的清淨信心、恭敬心被染汙了,清淨法緣也會被破壞,這樣將會導致極不穩定的變化。我們都見過世間人的種種情感,常常變化多端,沒有什麼穩定、長久可言。世間男女因業緣而生情愛,往往是以雙方悲恨交加而結束。幾年前臺灣法院判了一樁離婚案,一對共同生活了六十幾年的老夫婦宣告感情破裂,此事在《尋找心裏生命》也有記載。這類故事也許大家見得不少,世俗感情只不過是一種迷亂的業識,既不清淨,也靠不住。作為修學出世間法的修行人,如果在依止上師時有這類染汙心,則正好與上師和弟子之間賴以維持關係的佛法相違背,最後會很危險。
 
前一段時間,上師如意寶也給了藏族尼眾一番嚴肅地教誡。她們倒不是對幾位老堪布有貪心之類的染汙,而是女人的另一項大煩惱--嫉妒,以此而互相之間喜歡爭吵:這是我們的堪布,這是我的堪布……。將傳法上師看作私有財產一般。上師如意寶說:"這些老堪布是給你們講經說法的上師,與你們沒有世俗關係,不是你們的……"女眾的嫉妒心,普遍要重一些,如果不加對治,很多人在依止上師時,往往會因此而鬧出許多是非,對上師的宏法事業,自己的前途都有危害。這類事件,往往是因某些女眾宣揚上師對自己特別關心、讚歎等等,而導致她人生嫉妒,無中生有、添油加醋一番,大肆誹謗,最後鬧得謠言紛紛,爭吵不休。大家要如法地依止上師,先得將愚癡染汙心與真正的恭敬心、信心區分開來,斷除自相續中的貪心、嫉妒等染汙。弟子依止上師應該是敬畏、崇敬、信任,以隨順于正法的清淨心去依止,有了這樣的基礎後,才能真正去依止上師,一切都會有如法進行的可能性。
 
今天講這些,希望女眾切實地對照檢查自己,恒時注意自己的染汙煩惱。如果自己不如法,很多上師不敢攝受,給大家傳法的上師也可能為避免麻煩而離開,我在這方面替女眾很擔心。尤其年輕的女眾,說話做事各方面的威儀,如果不如法,對戒律注重的上師見到這些就不願攝受,再加上不如法行為會招致外人非議,麻煩很多,應接不暇,上師也受不了,乾脆就遠離。這樣你們得不到法益,得不到引導。女眾在這方面確實很可憐,雖然學佛的很多,真正得到如法引導的卻很少。很多法師並非沒有大悲心,但是在攝受女眾方面,因你們的不共煩惱,貪心、嫉妒等種種染汙心,這些法師不得不去考慮:利益眾生是很好,但與她們打交道,自己會不會染汙?如果法師的心經常受到擾亂,弟子們又相互嫉妒而誹謗,麻煩事接踵而來,最後法師也只好捨棄攝受女眾。
我們如果得不到一個很好的上師來引導,在荒涼的輪回死漠中,也就只有毫無目的地飄泊、受苦……,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