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為達賴十三世~~連達賴十四世都認為自己是五世達賴的轉世,不是十三世的轉世.

詳見附文

虹光大成就者 諾那呼圖克圖祖師略傳

清末民初時代,由西康到內地弘化的諾那呼圖克圖,他就是紅教金塘活佛十四世轉生的呼圖克圖。諾那呼圖克圖,通稱諾那活佛,他是西康省昌都縣人,本為漢族,俗家姓徐。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五月十五日,生於昌都城北徐姓人家。徐氏為世居昌都的漢族,本奉回教,昆弟三人,諾那居長。

他生即穎悟逾於常兒,三歲時為恩達屬境諾那寺的吉忠活佛,認為他是金塘活佛十四世轉生的呼圖克圖,迎歸本寺,並報請蒙藏院備案(類伍齊有三大寺,每寺各有呼圖克圖一人)。

諾那被迎至類伍齊諾那寺,法名丕成勒買謨錯,七歲從黃教堪布扎喜王雀學經。九歲從白教堪布扎喜約生學戒,從噶爾馬墨止噶那及不拉喜沃塞諸尊宿學密乘,精修十三年,盡得師傅,淹貫黃教諸經儀軌。

此後又就墨雅打那尊者學紅教。諾那宿慧天王,睿勇精進,至二十三歲時,密乘各宗大法均有成就。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諾那活佛二十四歲,繼承紅教祖位,兼掌政教大權。

康藏邊地的黑教,頗具神通,而行為非法。其教由印度外道傳來,崇拜丹巴喜饒。某年,昌都邊境,發現黑教甲把(土匪)諾那之表弟,即為黑教甲把殺害。諾那活佛乃率兵圍剿,因匪徒皆黑教,能使邪法,性甚兇殘,兵不可制。

諾那乃設壇修大忿怒金剛法,前後六年,死黑教法師五人,誅匪數千人,盡予降伏,收其地建釋迦、蓮花諸佛寺,黑教徒皈依佛法者凡數百人,此後四境賴以平安。

昌都為康藏要道,南近滇緬,東界川邊,西抵拉薩,北接青海。清末康藏邊亂迭起,四川總督趙爾巽率新軍進駐昌都,改建西康為行省。諾那活佛以漢人的關係,情殷內向,向導軍行,屢敗藏兵,而昌都一帶,賴以麤安。

後來經趙爾巽保奏,以昌都全境歸諾那活佛管轄,晉其職位幾與班禪、達賴相等。

辛亥革命後民國肇建,清帝遜位,十三世達賴喇嘛藉扶清為名,竟宣佈獨立,戕殺漢人及駐邊軍隊,圖謀吞併昌都。

幸四川軍政府以尹昌衡、張毅相繼經略邊事,恩威並施,盡復三十九族及二十五族一帶土地,並分兵戍守,始得暫安。至民國四(一九一五年)、五年(一九一六年),邊境戰事重起,諾那活佛協助邊將彭日升,共拒十三世達賴軍於昌都。因戰爭數年,軍餉不繼,勢漸不支。

諾那活佛出私産十七萬金犒軍,與彭日升相商,或則死守,或則退至青海邊境,再行請援,待機反攻。

不料次日彭日升竟舉部歸降十三世達賴,諾那亡命奔走四方,復集合番兵數千人,與江卡松明大喇嘛,分途進擊藏兵。不意諾那以奮勇追敵,至昌都瀾滄江,遇伏被虜,所部星散。藏兵入昌都,焚燒紅教大寺凡五所,擄掠人畜財産無數。

那被俘送至拉薩,十三世達賴喇嘛令他投降,諾那拒絕。十三世達賴知道他是金塘再世的呼圖克圖,不敢明白殺害。次日命人以毒藥滲食進之,常人三日必死。

諾那明知有毒,亦安然接受,以密乘法力,制毒不發,如是者三次不死。

十三世達賴乃宣告判他無期徒刑,囚禁於地窖裏,並派兵看守,此為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五日事。

諾那被囚禁的地窖,黑暗無光,日僅麤糲飲食二次,眠食便利,全在一地窖內。諾那活佛自知此為夙世業障,不恐不懼,專念蓮花生佛經咒,勇猛精進,幸無煩擾。

如此經數年之久,忽一日紅光射入,有人謂曰:「你可用手掘壁上泥,就能出來。」諾那遵囑掘壁,不知經過若干時日,竟然掘開一洞,仰睹外間,星光滿天,正是夜闌時分,他乃急忙匍匐爬出來,向前逃走。

行未遠,忽有流彈飛來,乃戍卒夜巡所發射者。諾那即潛伏不動,未為戍卒發現,乃得以從容逃走,晝伏夜行,經七日後,始敢晝行。乞食於鄉野,途遇一喇嘛願作伴乞食,同至廓爾喀(尼泊爾),詭言欲遊印度。

適廓王之女有病求醫,諾那為修法得愈。廓王始與簽遊印度護照。贈金柒佰圓,又恐他不再回來,乃派遣通印藏語的侍者,相隨同至印度。諾那至印度,巡禮佛蹟,又晤聖雄甘地。諾那活佛心切歸還祖國,乃遣廓王侍者他去,於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九月買輪東返。途經暹羅(今泰國)、香港到達上海,轉赴北京。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夏曆三月十五日,諾那活佛抵達北京。他因語言隔閡,形服迥異,無人知道他的身份。他初往蒙藏院,蒙藏院的蒙古籍官員,對他十分冷淡。及至到執政府求見執政段祺瑞,門房聽不懂他的話,不與他通報。他自思在西藏苦戰六年,住地窖黑牢六年,孑然一身,萬里求援又一年,如今已經到達目的地,竟不得其門而入。這時他已五十九歲,回首西康,壯志全銷。他一時氣結心傷,以頭撞壁欲求一死,以謝西康,以報祖國。衛兵覺得奇怪,上前阻止而獲救,但頭部已撞傷甚重。

這時陸軍部諮議四川人李玄,自執政府出來,見一人踞地喧鬧,上前詢問,諾那略諳川語,李玄始知他是喇嘛,乃入內言於段執政,段乃命送他駐雍和宮。諾那言此來系陳邊事,求援兵,不是為化緣而來者。經李玄再為回報疏通,乃引見段執政,祥詢經過事實,查與蒙藏院存案悉符。段執政大為歎服,以仟圓為供養,並安置駐錫之所。答應他在大局安定之後,送他回西康恢復舊業。

這年西藏的班禪喇嘛為十三世達賴喇嘛所逼,自西藏出走,由蒙古至北京。此時諾那活佛得與班禪喇嘛相晤,康藏同道,會聚一堂,至感興奮,亦感慨萬分。

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冬,川康督辦劉湘(甫澄)之駐京代表李公度,素喜佛法,因謁班禪之便,訪諾那活佛談論極洽,乃勸他到四川修法。諾那欣允,遂與李公度同行入川,至重慶,受到緇素善信熱烈歡迎,乃在重慶講經弘化。諾那活佛入川,目的在返回西康,李公度告訴他當時四川軍人割據,戰事頻繁,多頭政治,無暇顧及邊事,須中國統一,川局統一,返康之願始可實現。

川中各界請求諾那活佛修川康祈禱法會,以求和平,諾那稱:「為兩首祈禱,乃我至願,為須修大密宗大密法。此法中國只有元朝時北京曾修過一次,餘均未見未聞。諸君能虔誠大捨,我亦願盡平生所學最高密法,以回向兩省。」於是乃定造蓮師像十尊,建大塔三座,造大像三尊。諾那活佛個人誦經一百二十日,計自十四年十二月修法起,至次年四月成功。一切密教事相,如塑像、繪畫、雕刻、微妙供養等,無不精審,皆其一人手做而口授之,如果不是身具勝智神通,是辦不到的。

諾那活佛在重慶三年,傳播佛法,男女受業弟子數以萬計。因為大局未定,康藏問題仍無法解決。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建都南京,任命諾那活佛為蒙藏委員會委員,諾那活佛乃離川晉京。

駐京期間,皈依者不知凡幾,所傳密法,多為釋迦佛法、彌陀大法、長壽法、藥師法、金剛薩埵、觀世音菩薩法等。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秋,東北「九一八」事變,南京佛教居士林衆善信,禮請諾那活佛主持護國息災法會,以遏止日冠示虐,修大白傘蓋佛母法。這時廣東信士吳潤江居士,於此法會中受活佛灌頂,乃依活佛修習紅教無上瑜伽,精進不怠。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南京國民政府對諾那活佛倍加重視,除已任為蒙藏委員會委員外,又命他兼任立法院立法委員,並命他組織西康諾那呼圖克圖駐京辦事處,做規復西康的準備。是年夏天,吳潤江自南京回粵省親,離開廣州之前一日,與友人高振漢同至六榕寺蔭園茶話,遇到羅嘯璈、謝英伯、沈文興三居士。羅與高振漢為友,羅言得到〈大白傘蓋咒〉,以未諳梵文,不知內容。高振漢以吳氏曾修習藏密為介,吳氏為說從學於西康諾那活佛的因緣,羅喜,共議迎請諾那活佛南來弘法。

吳潤江居士回京後,是歲冬,羅嘯璈居士與上海鄭灼辰、鄭又明、李佩弦等至京,乞吳引見諾那活佛皈依灌頂。那時南京人士對於藏密頗多異議,吳氏輒為之解除覆障,斷疑生信。未幾,戴季陶、居正、朱培德等國民黨要人承事諾那活佛,而紅教聲華乃益顯。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春,吳氏力勸王家齊、何叔達等,從學於諾那活佛。王為海南人,何為蒙古人,一南一北,皆得活佛傳授密乘。

 

是年五月,太虛大師所主持的中國佛學會,於五月二十一日召開第三屆理事會,並改選新理事會,特推舉諾那呼圖克圖為名譽理事長,以期實現康藏攜手共治之運動。中國佛學會致諾那公函謂:

 

...茲經敝會同仁,依據會章公共議決,懇仁者為名譽會長。伏祈金諾!先錫玉音,行見化干戈為玉帛,群欣新世界之景物昭蘇,變煩惱為清涼,全賴大福德之精神感召。謹抒翹企之忱,用申愛戴之意。恭叩慧祺,仰維朗照不宣!

 

中國佛學會會長,太虛、梅擷雲、謝鑄陳

 

次日(二十二日),接得諾那呼圖克圖覆函云:

 

太虛、擷雲、鑄陳會長道鑑:

 

敬復者,竊諾那內奔求援,十載於茲。默察佛教之昌明,皆由長老之宏願,慈雲廣布,甘露同沾,無量衆生,得登彼岸,其功德寧有涯矣!此諾那之所以馨香禱祝而膜拜者也!茲奉臺函,乃以大會名譽會長相加,自揣學淺法膚,實覺愧不敢受,然思強暴頻凌,災害並至,仁者既本此大悲而洪誓願,諾那又何敢違雅意而外生成,勉發無畏之精神,側襄盛會,群瞻有道之天下,備至嘉祥。區區之心,向切此耳!專肅奉復。敬叩洪慈!諸維慧昭不宣!

 

諾那呼圖克圖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四月,廣東各界發起「廣東息災利民法會」,敦請諾那活佛蒞粵修法。於是諾那活佛偕同吳潤江居士及隨員李公度、曹亞伯等,十七日乘車抵滬,上海菩提學會學密同仁段祺瑞、方聲濤、趙恒惕、朱慶瀾等,特假新亞大酒店設齋餞行。諾那抵粵,往迎者極衆,大街中且高搭牌樓,表示歡迎。並應陳濟棠之請,為剿匪陣亡將士舉行追悼法會。在粵法會圓滿,仍返回南京。

 

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五月,諾那活佛奉命出任西康宣慰使,二度入川就職,於成都設立宣慰使署。繼而宣慰使署由成都遷回西康昌都,完成了他多年期待的願望。唯此時活佛自知壽緣將終,乃召請白教傳承的貢噶呼圖克圖至,囑託貢噶呼圖克圖繼承紅教弘法事業。而他於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陽曆五月十二日,在甘孜圓寂,世壽七十二歲。中央政府頒封為「普佑法師」。荼毘之後,由其秘書長韓大載居士撿拾遺骨,至江西廬山建塔供養。

 

(于凌波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思搴一點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